先引用博客來的資料介紹一下這本書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000275
林文月教授細說十九種佳餚的作烹調過程,抒寫品嘗美食的樂趣和經驗,
同時又不斷在情思悠遠地回味昔日師友、親人共處的美好記憶;讀這本溫馨感人的美食小品,
讓人深深體會:生活其實可以如此美好!
節錄當中提及烏魚子的部分,請各位看倌卓參:
烤烏魚子
我家吃食烏魚子最多時期,約在我讀初中之際。
當時父親出任華南銀行總經理,逢年過節,不免有人送禮,印象中最常見的禮物有兩種:
一為海綿蛋糕,一為烏魚子;尤其在新年與舊曆春節時,天氣寒冷,烏魚子的禮盒往往一日之間有三數盒。
烏魚子久置盒中會生霉變味,常見母親用白綿線穿過烏魚子似墨形成雙並列之中央,
十幾、二十副的烏魚子吊在竹竿上,在日式木屋的走廊上頭晾乾著。
孩子們走經那下面,每每掩鼻快步;至今我仍記得那種腥臊氣味。
剝除皮膜的烏魚子,看來更為鮮嫩,遂取青翠而肥韌之蒜苗一根,斜切之,使切除面較大;
以此切除面蘸酒(可用紹興酒或威士忌酒)少許,均勻塗抹於烏魚子的一面,在微弱的炭火或瓦斯爐上烤之。
通常剝除皮膜的烏魚子,因失卻皮膜的聯繫,左右成對之一副,會自然分開,烤時乃取其中之一面烤。
塗過酒的一面朝下,離火不遠不近,約略在兩、三寸距離為宜。
趁著微染酒味的一面在火上烤熟之際,用蒜苗再蘸酒少許,塗抹於離火未蘸酒的一面。
待塗抹二、三次,下面接觸炭火部分之酒大概已烤乾,便將其翻轉過來,使新蘸酒的一面朝下;
復用蒜苗蘸酒塗抹另一面。如此相同的動作,需反覆再三,使魚子逐漸呈軟轉熟,
而酒與蒜苗的味道藉微弱的火力慢慢滲透其中,以去除腥氣。
蒜苗蘸酒多次後,往往斜切面變軟乏勁,可用刀重切再用。
烤烏魚子切忌用大火一次烤焦,須耐性以文火慢烤多次,使蒜味與酒味漸入其中,
而魚子亦由生轉熟,平均雙面各烤三次,魚子的表面變呈現微焦,並起細泡,即可離火。
這樣烤出來的烏魚子,外面稍焦有香氣,而中心將熟未全熟,鮮嫩味美,宜趁熱食之。
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