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立冬小常識-節氣與農業

秋去冬來,冬季開始以立冬為準,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,意指一年辛勞,歷經寒暑,體力衰弱,進補以恢復元氣。此時水稻收割已結束,「稻成熟,入冬田頭空」。

台灣一入十月即有「謝平安」的宗教活動,就是「建醮」,其目的無非叩謝上蒼,也祭拜祖先及無主孤魂,豎燈篙、放水燈就是召請的訊號;而普施時,獻供的祭品充分表現收成後的感恩心意,基本上是崇德報功的禮意,保存了素樸的年終祭典的狂熱氣氛。

而十月十日是水仙尊王祭日(不過今年有閏九月,所以說阿 節氣是跟著陽曆走的  別搞錯),台灣民間相傳,水仙王在此節氣內,由高麗將白腹魚、烏魚、土魠魚驅趕過來,讓漁民豐收。故具有保護神性格,保平安,助收穫。

【節氣好食材:烏魚、麻油】

1. 烏魚

烏魚一種迴游性魚類,冬季時由長江口南下至台灣海峽附近產卵,因為背部烏黑,亦稱為烏金。

烏魚一向有「魚中珍品」之稱,食物分類中屬於豆魚肉蛋類,富含蛋白質,與豬肉、牛肉相比,肉質較為軟嫩,易被人體消化吸收,有利於身體虛弱者滋補,去魚刺後,對咀嚼能力差的老人家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

其蛋白質可提供身體組織建造和修補,提高免疫力、補充體力與營養;對產婦而言,能幫助產後傷口癒合,還能促進乳汁分泌

選購上,外觀應選擇魚眼明亮、腮鮮紅、魚鱗完整,最好形狀完整沒有殘缺與撞傷。而肉質應緊實有彈性,用手摸魚感覺黏滑,但黏液若更加黏稠且已牽出絲來,則是已放置過久並已有細菌孳生;若魚體表皮乾燥,也表示置放過久。另外,新鮮的烏魚是幾乎沒有魚腥味,這點也是選購時能參考的小地方之一。

建議烹調烏魚的部位,一般多用魚尾、魚頭,多用於藥膳燉湯,而魚肉本身則可做紅燒、酥炸等料理。因烏魚肉油脂含量高,若考慮熱量控制,料理上以火烤、清蒸也是不錯的烹調方式。

2. 麻油


麻油從芝麻提煉,在食物分類中屬於油脂類,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約占45%,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占40%,飽和脂肪酸只占了一成多,脂肪酸比例優良,有助血脂調控,能維持血管彈性、預防動脈硬化。


又因芝麻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裡,主要成份為亞麻油酸,它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必需脂肪酸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在代謝過程中能轉換成前列腺素,前列腺素的作用類似荷爾蒙,能維持生理以及細胞的正常功能

若缺乏,則易使皮膚結構受損,容易失去水分而乾燥。麻油常用的烹調方法,是和老薑炒熱後,再與各種食材烹煮,適用於熱炒、調味及補湯使用,是冬天去寒保暖的常見食材。

 

說到養生食補,一個很簡單的原則就是吃當季,用在地

產季盛產的食材美味又實惠,補冬做麻油烏魚,超讚

至於料理方式小編就不獻醜了,有請阿基師XDDDD

  --

讚
請到竹魚水產的粉絲團,給我們一個讚吧

歡迎光臨我的商店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竹魚水產九降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